评论:
首页 > 美丽江苏 > 正文

基层人物| 听民间老河长讲常熟东南“河的故事”

发布时间:2020-09-21 14:10:25  |   来源:中国网·美丽常熟  |   作者:东南宣  |   责任编辑:DH020
地处常熟市昆承湖畔的东南街道昆承村由原东羿村、人民村两村合并而成,辖区内18条大大小小的河道纵横交错。这些河多以“滃”来命名。“滃”,常用来形容水大的样子。

  地处常熟市昆承湖畔的东南街道昆承村由原东羿村、人民村两村合并而成,辖区内18条大大小小的河道纵横交错。这些河多以“滃”来命名。“滃”,常用来形容水大的样子。

  对这18条河,现年80岁的袁永元“门儿清”。从18岁进村公社工作起,他早已用双脚将18条河道丈量了个遍。2018年6月,他受聘成为村里一名“民间河长”。

基层人物

  “民间河长”袁永元巡查河道

  “村里有6名‘民间河长’,两人一组,主要负责张家港河、苏家滃河等3条过境河道。”袁永元说,他们每月不定期对18条河道进行巡查,每次巡查要检查河面有无漂浮垃圾、有无蓝藻爆发,还要检查河道保洁工作是否到位、沿河商家有无排污现象。一旦发现有情况,要马上向市河长办汇报。如今,河道两岸面貌同当年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以前的荒地上早已筑起道路,建起工厂、学校和住宅,有的河道也由明河改成了暗河。

基层人物

  开展各类爱水护河活动

  “民间河长”相对于官方河湖长来说,对于门前的这些河流都有更深情的依恋。从2017年起,常熟高新区(东南街道)逐步建立起三级河(湖)长体系,长期招募经验丰富、熟悉河流分布的热心村民担任“市民河长”“民间河长”,积极引导和鼓励市民参与巡河、管河、护河和治河,参与水环境保护、督察、评议和宣传,为河湖生态环境治理建言献策,对保护昆承湖及周边水系水环境发挥重要作用。当前,河(湖)长制已经在常熟高新区(东南街道)全面落地生根。

基层人物

  河(湖)长制在常熟高新区(东南街道)落地生根

  说起当年这18条河的景象,袁永元印象深刻。“早年河上是没有桥的,祖祖辈辈靠船出行,尤其是过境的张家港河,村里人称之为‘黄金塘’。由于没有桥,村民们编了句顺口溜——要过黄金塘,好比上天堂。”袁永元说,当时村民用手摇木船运粮到市里卖,一路要花近2个小时,一趟来回半天在路上。

  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,河上出现了简易桥,出行状况逐步得到改善。这种简易桥实为“竹夹桥”,就是先在河床上架起毛竹做桥桩,再用三四根毛竹并排拴在一起做桥面。这样的“桥”,宽不过半米,走在上面晃晃悠悠,看着都让人害怕。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,简易的“竹夹桥”被砖砌拱桥和用水泥板做桥面的水泥桥取代。如今,在昆承村最西边,靠近昆承快速路的羿家滃河上,还保留着一座名为羿家滃西桥的石砌拱桥。

基层人物

  高新区(东南街道)辖区内河网密布

  如今的东南街道,虽河网密布,道路却四通八达,河水清澈如许。2019年5月,随着东南大桥的重建完成,东南大道周边道路改造工程相继完工,南部新城与城区、昆承湖区域沟通更加顺畅,穿行在东南街道四个行政村之间,车程不过十几分钟,河与桥的界限限制早已不再。

基层人物

  升级改造完成的东南大桥

  “我还亲身经历了18条河的变迁,经历了河水水质从清到浑,再变清的过程,深感‘民间河长’责任重大。”袁永元说,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,河水水质很清,从河面一眼就能望见河底水草,家里的上海亲戚来探亲时,每次都要去河边洗洗手,边洗边感叹“这么清的水”。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,昆承湖沿线办起大大小小100多家小化工厂,污水直排,导致河水污染,河里再也看不到鸭子了。如此深刻的教训,让政府部门开始大力整治水质。最近几年,河水正慢慢变清。“我们还要继续努力,保护好水环境。”袁永元说。

基层人物

  居民休闲好去处——白茆塘生态亲水公园

  近年来,东南街道以河湖两违整治为抓手,拆除违章建筑1.2万平方米,退让岸线2000多米,并因地制宜,同步建设9.4万平方米白茆塘生态亲水公园、3.5万平方米张家港滨湖公园。滨湖绿地、游人步道沿水全线贯通,“北有白茆塘,东南大滃江,西有昆承湖,中是张家港”的水韵河湖格局在南部新城已初见端倪,在提升整体水环境的同时“还河(湖)于民”,让百姓充分享受河湖生态。

基层人物

  环境优美的张家港滨湖公园

  接下来,东南街道将继续围绕“积极保护、淡妆浓抹、水韵贯通、文明凸显”的总体要求,着力实施“湿地昆承”“金门河法治公园”“海星岛项目”等三年计划五大工程,实现水环境明显改善,河湖水质持续向好,河畅、水清、岸绿的景象随处可见。(东南宣)

非遗江苏
人文江苏
出行指南针
智慧江苏
?